
“泰国香米出福水,中国香米出五常”,在越来越讲究生活品质的今天,五常大米以其颗粒饱满、色泽清透、爽口油润、柔软适中、醇香绵长、营养丰富的特征赢得市场广泛赞誉。据史料记载,五常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栽培水稻,该地出产的大米一直是皇室独享的御贡米,“五常米,帝王粮”的民谚在白山黑水间广为传唱。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五常市地处张广才岭西麓、松嫩平原南端,地貌构成“六山一水半草三分田”,独特的位置使其形成了开口朝西的“C”字盆地。海拔超千米的崇山峻岭有效遮挡了东南风,而松嫩平原的暖流从西部直接进入盆地内回旋,形成了五常特有的山区盆地小气候。同时,五常作为一季旱地粳稻产区,年日照2629小时,活动积温2700℃,平均温度3.5℃,在水稻从灌浆到成熟的8、9两个月里,五常市盆地内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得水稻灌浆期相对集中,干物质和速溶双链糖积累较多,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自然成就五常大米的独特口感、丰富营养。
二、纯净和谐的生态环境
五常处于林区、草甸过渡地带,绿色植被覆盖率高达70%,区内无工业污染,大气环境达到国家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该地区在白山黑水之间,山水纯净、水系丰富,拉林河、阿什河两大水系纵横,溪浪河、牤牛河等15条支流贯穿全境,充沛的地表水、地下水为五常170万亩稻田提供天然灌溉。同时,原始森林中常年积累的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腐殖质,经过雨水浸泡和冲刷,汇入大小河流,滋润着本就肥沃的寒地黑土。五常稻谷单季耕作,生长空季达230余天,土地得以休养,养分得以积蓄。寒地黑土,举世稀缺,超长的生长期无与伦比,丰富的氮磷钾得天独厚,使得五常大米具有不可比拟的金贵特性。
三、有机循环的栽培技术
五常市有机大米生产基地采取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稻鸭共生”生态种植模式。该生态模式是从传统的稻田养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环保型立体式种养殖结合模式之一。在水稻返青后,每亩稻田放入15只幼鸭,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和生活习性为水稻除草、防虫、施肥、松土;同时,稻田生态系统为鸭子提供觅食、休憩场所和大量动植物饲料等。通过“稻鸭共生”这样的传统有机循环模式,有效保障五常有机大米产品的原生态、高品质。
四、高端品牌化的发展模式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纯净和谐的生态环境,有机循环的栽培技术,成就了五常大米高端产品形象。头顶着“ 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三项桂冠,再加上政府大刀阔斧的开展一系列五常大米品牌化行动,近年来,五常大米作为高档礼品逐渐出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小量及定量加工、特色定制包装、创新随手礼设计,五常大米作为品质生活、品牌消费的代表产品受到市场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