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全国大约有60%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我国稻谷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900~3050万公顷,占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27%~28%;稻谷总产量约18600~20400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34%~37%。2013年,我国水稻总种植面积3043.2万公顷,稻谷总产量达20361.2万吨。
一、南北稻作区水稻生产概况
以秦岭-淮河作为分界线,我国的稻谷生产布局可分为南北两大稻作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省市自治区,以及陕西南部和河南南部为中国南方稻作区,以种植籼稻为主,籼粳并存,稻谷产量占我国稻谷总产量的82%,其中湖南、江苏、湖北三省稻谷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3%;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中部和北部、陕西中部和北部、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市自治区为中国北方稻作区,基本上种植粳稻,稻谷产量占我国稻谷总产量的18%,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稻谷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7%。
二、水稻各品种生产分布情况
分品种来看,早稻生产共有11个省,全部分布在南方,其中湖南、江西、广西、广东4省(区)早稻产量占全国早稻总产量的81%;中稻及一季晚稻生产分布在除广东、海南和青海以外的全国各地,其中黑龙江、江苏、四川、湖北、安徽、湖南、云南、吉林8省的中稻和一季晚稻产量占全国中稻和一季晚稻总产量的74%;晚稻生产分布在南方11个省,与早稻分布相近。
三、水稻整体生产布局变化趋势
从水稻生产布局变化形势来看,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重心略有由南向北转移之趋势。东北三省,特别是黑龙江和吉林的粳稻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新的水稻主产区。 1990年,东北三省稻谷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47%,2000年,增长为9.55%,2010年,上升至14.66%。与此同时,沿海省份的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则持续下降,其中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三省1990年稻谷产量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19.7%,2000年为16.2%,2010年为11.3%。
四、水稻主产区发展潜力
从水稻主产区发展潜力来看,目前湖南省是我国水稻生产第一大省,得益于袁隆平院士超级杂交水稻技术的创新突破和推广应用,杂交水稻亩产比常规稻要高出20%左右,未来湖南稻谷产量增长仍有较大空间。江西的水稻生产条件与湖南类似,目前,其单产水平尚低于湖南单产水平,同时又有可开发的潜在耕地资源,未来实际增产潜力大于湖南。由于粳稻稻米品质普遍优于籼稻,受近年来大米市场消费升级的影响,东北地区将是我国未来几年水稻增产最具潜力和效益的区域。此外,我国南方稻作区具备生产优质籼稻的条件和能力,但目前优质籼稻有效供给水平不足,若能提高早籼稻品质并加以推广,得利于临近东南沿海地区巨大消费市场的区位优势,未来南方水稻主产区的效益增长空间将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