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稻都建设 > 合作交流 > 正文
稻作发展,大有可为!
作者:知小之   来源:   日期:2018-09-10 14:34:08  

    9月7日,首届国际稻作发展论坛在长沙隆重举行,袁隆平、谢华安、万建民、罗锡文、张洪程、官春云、邹学校等院士在内的400余名国内外稻作专家,将围绕“世界稻作发展与产业振兴”共同“论稻”。长沙素来被称为国际水稻研究人的“圣地”,也在袁院士的提议和推动下建设成“国际杂交水稻之都”,简称“国际稻都”。

    论坛开幕式上,88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精神矍铄,热情地为论坛的举办致欢迎词,并为第十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的获得者们颁奖。论坛以院士论“稻”展开话题,袁隆平领衔众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粮食安全、稻作新技术等热门话题,随后一同前往参观了位于长沙县春华镇的超高产稻示范片区。在下午的发言中,袁隆平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的超级杂交稻工程的进展和意义,并宣告中国不但可以解决自己的粮食需求,还能够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他们的粮食短缺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与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9月8日,专家与学者们还将对水稻资源与种质创新,稻作栽培与绿色生产,水稻产业与种业振兴,稻作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这四个主题与内容,进行分论坛学术交流。

    “稻可道,非常稻”,这届论坛的名字默契地呼应了袁隆平文化公司出版的记录中国水稻专家科研历程的书籍《稻可道》和《非常稻》,二者在弘扬中华稻作文化和科学精神的理念上一脉相承。稻作文化、水稻科学家的精神,值得被记载、被挖掘。稻作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湖南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都是中国水稻科研的前沿基地,是承载稻作文化精髓的典型地区。长沙作为“国际稻都”,更是肩负着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历史重任。首届稻作发展论坛在长沙的成功举办使我们坚信和展望,未来论坛将越办越火,成为长沙富有标志性的国际盛会。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