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报道 > 正文
袁隆平:我的人生目标水稻亩产一吨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地产网   日期:2014-11-25 09:27:36  

袁隆平:国家农业部在1996年就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育种计划,当时水稻单季产量是每公顷8.25吨。

 

袁隆平:理论上水稻产量的潜力是每季每公顷达到15吨,即亩产1吨,这将是我第四阶段的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79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日前出现在广州。袁这次南下,一是为了与广东签订合作协议,在该省建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区”;二是出席“2009中国国际种业高峰论坛”。会议期间,袁隆平就科学研究、粮食安全、政策建议等接受采访。

 

90岁前搞出亩产一吨水稻

 

问:能否介绍一下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进程?

 

袁隆平:国家农业部在1996年就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育种计划,当时水稻单季产量是每公顷8.25吨。第一阶段计划是从1996年到2000年,单季产量要达到每公顷10.5吨。我们按时实现目标,培养出杂交稻组合P64S/9311,近年来这个品种的播种面积已经达到200万公顷。

 

2001年启动了第二阶段计划,要求在2005年前实现每公顷12吨的单季产量,结果到2003年就提前实现了。阶段二的超级杂交稻从2006年起投入商业运营,到去年已经种了300多万亩,平均产量达到每公顷9吨,也就是亩产600公斤以上。

 

阶段三的育种计划从2006年启动,预计到2015年实现单季稻产量每公顷13.5吨,等于每亩900公斤。这两年我重点攻关,目前产量一直在830公斤到860公斤之间,只差一步了,我个人的计划是在2010年就实现产量目标。

 

问:您理想中的水稻品种产量达到多少?

 

袁隆平:理论上水稻产量的潜力是每季每公顷达到15吨,即亩产1吨,这将是我第四阶段的目标。如果能够在90岁以前实现,我就心满意足了。

 

城市建设危及耕地“红线”

 

问:去年“两会”期间,您提出一些地方粮库有虚报库存的现象,我国现在粮食储备情况如何?

 

袁隆平:当时我建议国家要查实粮库,要微服私访、突然袭击。前不久我听湖南省粮食局的人说,国家的清查效果不错,应该说有两个地方有问题,安徽和黑龙江,其他地方还好。

 

问:国家保护18亿亩耕地的“红线”,您怎么看?

 

袁隆平:我个人的意见是18亿亩的红线突破不得!

 

今年3月,原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跟我说,18亿亩的红线很难保,我们要搞城市化,搞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都要占地。但即使这样,还是要想办法。

 

问:您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有什么具体建议?

 

袁隆平:这是个战略问题,第一就是18亿亩耕地要保护好。第二是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增加单产。第三是做好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要过关,不要一下雨就洪涝,一出太阳就干旱;土壤的物理性状也很重要,不能太干太沙,不能有太多重金属,有机物含量要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粮食高产要有三个条件:良种、良法、良田。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础。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国家的粮食保护价太低了。我呼吁过很多次,稻谷收购价最高才提到每斤9毛多,我认为最少要到1块钱。

 

政府要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最好的政策——你们帮我呼吁呼吁——就是国家用比较高的价格来收购农民的粮食,平价向市场供应,这样不会影响粮价。每斤提高几毛钱,国家现在给得起。

 

中国的杂交水稻笑傲世界

 

问:国内申请商业推广的种子,有一些含有国外的专利技术。有人担心这样的种子若大规模推广,中国的农业就控制在外资手里了。

 

袁隆平:这很矛盾,国内的种子市场正在被渗透,但你没有办法。国外种子的确好用,美国的杂交南瓜种子卖50美金一粒,人家愿意买呀,因为产量高得很,赚钱。最大的一个南瓜有1700多磅呢。人家的技术保密,种子全部绝育,你没法留种,科研上很难突破。

 

问:那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袁隆平:完全拒绝先进技术也不行,最好一边引进一边开发,还是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

 

中国在杂交水稻方面就一直领先,我们的水稻种子,跟先锋、拜耳、孟山都均为国外著名种业巨头 的种子比试过,在菲律宾、印尼两个地方的安全区和灾害区播种,结果产量最高的前两名都是我们的品种。

 

美国是超级大国吧,杂交水稻不如我们。他们今年种了50多万亩中国杂交水稻,产量比当地品种高20%到25%,明年他们的杂交水稻播种面积要占三分之一以上。当然我们最先进的技术也会保留,不转让的。

 

有些转基因不敢用在水稻上

 

问:转基因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农业育种上,有人担心食品不安全,您怎么看?

 

袁隆平:转基因不要一概而论,有些是坏家伙。目前转基因有抗虫抗病的,来自细菌,叫做“毒蛋白基因”,人吃了会不会死?不知道。你只能拿老鼠来做试验,但老鼠吃了没问题就敢给人吃吗?这方面大家担心是有道理的,国家也很慎重,在水稻上一直没有放行,只是在棉花上做。

 

另一种转基因是好的。比如植物有碳三植物,像水稻、小麦,也有碳四植物,比如玉米、甘蔗。碳四植物的光合效率比碳三植物高30%到50%,我们现在把玉米的碳四基因转到水稻里,提高光合效率,这没有害处,因为玉米也可以吃的。所以不要一听到转基因就说“哎呀不吃不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