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是城市最基本的载体,而民以食为天。目前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有专家估算,现在每1公顷所生产的稻米,可以提供27个人的粮食,而到2050年,1公顷土地必须要养活43个人。如何保障未来的粮食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给出的答案是:“很幸运,我们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杂交水稻能够在保证粮食安全问题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杂交水稻,不仅在中国,在国外都有大幅度增产。”
“最近我们正集中精力发展超级杂交稻。”他介绍说,为了解决新世纪粮食的问题,一些国家和研究单位开展了水稻的超高产育种研究,最开始是日本,1981年启动了“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目标是在15年之内把当时产量提高50%。
此外,国际水稻研究所也在1989年开展了超级稻的研究,计划到2000年把当时水稻的产量提高20%到25%,也就是每公顷10吨提高到12到12.5吨。“据我所知,目前他们都还没有实现他们的目标。”袁隆平说。
中国农业部从1996年开始立项中国超级稻的计划,现在已经立项了第三期,指标每公顷13.5吨。“2000年,我们实现了第一期的目标,此后,第二期的超级杂交稻提前一年实现了,亩产800公斤,每公顷12吨的指标。”袁隆平说,“第一期超级稻多养活7000万人口,第二期超级稻如果推广的话,又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口。”
据袁隆平介绍,在国外,2009年杂交稻的种植面积已经有300万公顷,主要的国家是印度、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和美国,其中发展中国家杂交稻表现得很好。原来稻米短缺的国家越南目前有1000万亩杂交稻,产量每公顷6.3吨,成为仅次于泰国的第二大稻米出口国。
“杂交稻在新世纪将发挥重大的作用,保障世界粮食安全。”袁隆平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有7500万公顷种植杂交稻,每公顷按增产2吨计算,增产的粮食1.5亿吨,可以多养活4亿~5亿人口。“为了帮助其他国家解决粮食问题,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们愿意、乐意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